1992年的元旦,开年就爆出了一则爆炸性的新闻:
影帝张观博在首都拍摄《东方龙》期间召妓!
召的还是年迈的站街女!
由于张观博的名气和影响力,这则新闻迅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大部分吃瓜群众讨论的都是:
“影帝口味好重啊,就算他耐不住寂寞去召妓,为什么净找些年纪那么大的,他不会是有什么特殊癖好吧?”
“男人肯定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影帝故意去找生意冷清的老站街女,应该是为了躲开狗仔,没想到,还是被拍到了。”
张观博的粉丝们则坚信张观博是清白的:
“阿观红了这么多年,不知挡了多少人的路,这次肯定是被黑了!”
“那么糊的照片,我粉了张观博十年,也认不出那是阿观,照片肯定是故意找人摆拍或者合成的!”
“只要阿观没有亲口承认,我就相信他!”
“关键时刻,姐妹们都打起精神来,陪阿观共度时艰!”
……
元旦节假期后,恰好是张观博在《东方龙》剧组杀青的日子。
到时候,会是个什么场面,不用想也知道。
毕竟《东方龙》也是百里娱乐出品的大制作之一,为了渡过这次危机,百里娱乐特意派了位公关高管琳达赶来首都。
顾槿欢并不清楚出品方和张观博会选择什么方案回应,她接到的通知是,元旦节假期后,全剧组主要演员共同参加剧组举办的杀青记者发布会。
虽然顾槿欢不知道具体的公关方案,但十年娱乐圈混下来,这种事情她也见过好几回,想来套路无非是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坚决否认,往往还会伴随着“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之类的声明。
这种处理方式,是面对原则性负面新闻时艺人们常用的,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不坚决否认,观众们就会觉得,正主大概是心虚了。
用这样的回应方式,如果自身确实清白自然无所畏惧,如果自身不清白,对方手里却没有实锤,那也能浑水摸鱼渡过危机。
最失败的就是,这边刚放了言之凿凿的回应,对方又抛出了更精准的实锤,啪啪打脸。
第二种是冷处理,哪怕全世界都在讨论那件事情,正主和正主的团队都像突然集体眼瞎耳聋了一样,无论如何都不回应。
《东方龙》剧组既然主动开发布会,那么应该不会用这种方法。
第三种是,推波助澜,就是说面对黑料,正主和正主的团队不仅不及时回应、澄清,反而暗中助力流言的传播,待正主上位之后,再慢慢洗白当年的黑料。
使用这种方法的,多是没有什么名气的新人、十八线,大咖们往往爱惜羽毛,不会轻易用到这个方法。
上辈子,张然然就是用这个方法,把顾槿欢从十八线逐渐推到了三、四线。
现在的张观博,如果仅仅涉及他一个人,以他的咖位几乎绝对不会用这个方法,但关系到即将上映的《东方龙》就不一样了。
用黑料给电影炒热度,等电影票房大卖后,再出来洗白说,张观博的沉默都是为了不影响电影的宣发。
顾槿欢没有花太多心思在张观博会选择的回应方式上面。
随便他怎么公关,都避免不了最后身败名裂的结果。
发布会那天,顾槿欢随便套了一件灰色毛呢外套。
人人都心知肚明这次发布会主要是为什么召开的,如果她打扮得鲜亮些,一定会有人觉得:
“剧组前辈遇到了这么触霉头的事情,她竟然还穿成那样,就没想过人家的心情吗?”
“十八线的野鸡想红想疯了,也不看看是什么场合,还想抢风头!”
诸如此类的。
仔细计较起来,这样的评论其实很让人无语,张观博召妓了,他们却看不惯张观博同剧组女明星的穿着打扮……
舆论有时候确实有一些奇怪的地方。
顾槿欢心里是不在意这些评论的,但她知道张观博这次新闻的轰动,也压根儿不打算卷进去,所以还是低调些的好。
顾槿欢和张然然坐在阿超开的车里,提前去发布会会场。
从车窗里看出去,在酒店外等候的,除了各家媒体派来的记者们,还有许多张观博的影迷。
那些影迷们,大部分是年轻的女孩子,也有一部分阿姨,人人都举着纸板,上面写着应援张观博的标语:
“不信谣、不传谣”
“最好张观博,人间不值得”
……
进入会场就坐后,顾槿欢看了眼坐在她身边的金繁的打扮,心里暗暗赞了一句:硬气!
在张影帝这么晦气的日子里,金影后依旧打扮得光彩照人不说,还穿着件华美的紫貂皮草。
金繁也看了看顾槿欢低调的打扮,尽管没有说什么,眼神里却都是戏。
发布会开始后,张观博诚恳地先对记者们鞠了一躬,然后解释道:“今天各位媒体朋友过来,或许都想问我元旦节曝出的照片是怎么回事。”
“在此我严正声明,照片中的男子并不是我,本人在首都拍摄《东方龙》期间,除了参加活动、朋友相聚,其余时间都在剧组拍戏或酒店休息,这一点,剧组同事和我的团队成员们都很清楚,都可以为我作证。”
“最初曝出这则新闻的《大明报》,我不知道撰稿者的意图是什么,编辑又为什么没有核实就草率刊登,以致严重伤害了我的声誉,之后我会委托律师依法对这家报社提起诉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