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东部靠近洛水的一处工坊聚集区,洪水退去后的景象一片狼藉。
当地负责生产的官员们聚在一起,眉头紧锁,望着眼前被洪水肆虐后的工坊,满心忧虑。
这时,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的老者匆匆赶来,他身着秦国官服,衣袂飘飘,正是治粟内史陈峰。
陈峰一到现场,便高声说道:“诸位莫要发愁!吕司空已向大王奏明,大王念及大秦百工之艰,特拨内库钱粮,助大家早日复工复产。尔等只需速速清点损失,呈交所需物资簿册,官府自会依秦律调配!”
一位负责生产的官员赶忙上前询问:“陈大人,这钱粮大概多久能到?如今工坊停产,物资短缺,实在耽搁不起。”
陈峰神色平静,耐心解释:“依秦国律法流程,快则半月,慢则一月,只要诸位尽快上报,我定会督促相关吏员加急办理。”
另一位官员又问:“那徭役方面,能不能减免一些?如今工坊重建,人手极为短缺。”
陈峰微微点头道:“这是自然,大王有令,受灾工坊在重建期间,徭役一律减半,我已将此令传达至各郡县啬夫,确保执行无误。”
官员们听后,神色稍缓,纷纷表示会尽快统计损失,上报官府。
吕轲j今天按照惯例巡视一圈洛水周边,兵尉魏鞍在一旁默默守护,此时的吕轲已从嬴政手中拿到虎符,可名正言顺调动洛河沿途兵力。
燕燕站在不远处,眼神中带着一丝怯意与迷茫,洪水不仅冲毁了她的家,还夺走了她父母的生命。
吕轲心生怜悯,便将她收养。乖巧文静的燕燕很快就被吕轲手下的人喜爱,徐安、徐平兄弟时常会拿些小点心给她,就连一向严肃的魏鞍,看向她时,目光也会不自觉地柔和几分。
随后赶回位于离洛水较近的临时幕府,这里已成为救灾指挥中心。只是此时营帐内的气氛有些凝重。
吕轲坐下后,目光扫视众人,沉声道:“如今清淤、防疫、安抚诸事初有成效,但这些只是最基础的,关于之后的重建事项诸位可有良策?”
水利官员冯利率先开口:“大人,洛水关乎秦地民生,沿岸水利设施损毁严重。依下官之见,可效仿李冰治水之法,加固堤坝,深挖河道,增设水闸,以保秦地农田灌溉无虞,亦可增强抗洪之能。”
吕轲微微点头:“此法可行,只是工程浩大,所需人力物力甚多,冯大人可有具体筹措之法?”
冯利思索片刻道:“人力方面,可征调附近郡县的民夫,按照大人之前的方法,以工代赈;物力则需从各地调配,还望大人协调。”
吕轲点了点头,转向兵尉魏鞍:“魏将军,民夫征调一事,就由你协助冯大人,需确保人手充足,且安置妥当。”
魏鞍抱拳领命:“末将领命!只是此次受灾范围广,部分郡县道路不通,征调民夫恐有阻碍。”
安秦县县令杨其接话道:“大人,我知晓几条隐秘小道,可避开受损路段,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待我与魏将军详细商议,定能尽快将民夫调集到位。”
吕轲欣慰道:“如此甚好。杨县令,重建物资的调配与运输,就劳你费心。”
杨其连忙起身,说道:“大人放心,下官定当竭尽全力,只是物资损耗巨大,营地库存恐难支撑,还望大人定夺。”
吕轲沉思片刻:“我即刻修书向大王奏明,请求从临近郡县调配物资。另外,鼓励百姓自行筹备部分材料,按市价收购,既能加快重建,又能让百姓增加收入。”
此时,建筑匠师邹漠起身说道:“大人,秦地多战事与天灾,房屋重建不仅要坚固耐用,更要利于防守与排水。可增高地基,以秦砖秦瓦筑墙,采用榫卯与砖石结合之法,如此方能抵御洪水与外敌。”
吕轲问道:“邹匠师,此方法实施起来,难度如何?工期大概多久?”
邹漠回道:“难度虽有,但只要材料充足,人手到位,工期预计半年左右。”
吕轲点头:“好,此二事便由冯大人和邹匠牵头,依照司空府的营造法式,半月内呈交详细规划图册。”
众人领命散去,各自忙碌起来。
魏鞍回到营帐,立刻召集麾下得力校尉,摊开地图,详细讲解征调民夫的任务与路线。“此次任务关系重大,你等带领精锐小队,依杨县令所指路线,前往各郡县征调民夫。沿途若遇险阻,灵活应对,保障民夫安全抵达。”
杨其也没闲着,他一边整理着重建物资的清单,一边与当地的商贾们商议物资采购事宜。“诸位,此次重建乃本县要事,望大家能伸出援手,提供一些所需物资。”
一位商贾面露难色道:“杨大人,不是我等不愿帮忙,只是洪水之后,物资稀缺,价格难免有所上涨。”
杨其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阴沉道:“价格之事,可依市价适当上浮,但绝不可哄抬物价。吕司空近来的心情可可不太好,要是让他知道你等发国难财,你们知道后果。”
商贾们纷纷点头,表示会尽力配合。
与此同时,冯利带着水工们沿着洛水进行实地勘察。
这时一个年轻水工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冯大人,前方河道有一处堵塞严重,若不及时清理,会影响后续堤坝加固工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