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代,老师给韩率他们放映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那大概是2010年前后,也就是《复仇者联盟》第一部上映前后,或者更早一点?总之是在看过《阿凡达》第一部之后。
所以尽管那时他还是个高中生,但对电影的眼光已经算比较高了,居然还能从一部黑白电影中感受到感动。这足以证明它是一部杰作。
整体而言,这部电影的滑稽动作明显借鉴了迪士尼的《乐一通》或《猫和老鼠》。它赤裸裸地揭露了工业革命时期残酷的劳动人权现状,但却又不让人感到不快,堪称高级讽刺。
虽然说是“有声电影”,但实际上是无声电影,然而卓别林精湛的演技却能让我们完全理解他想要表达的一切。
此外,它还有在黑暗时代中依然不失对未来的希望,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开放式结局。
通过这部杰作,韩率了解到卓别林作为电影人的伟大之处——他一人包揽了导演、制片、编剧、作曲、剪辑和主演等所有工作。
然而,这位卓别林……居然成了自己作品里的一个小角色?!而且……
“汉,汉斯尔作家?!!”
“嗯……是的。”
“太棒了……!”
他居然用闪闪发亮的眼神看着我。我的天哪!
当然,他没有胡子。毕竟他才六岁。
“抱、抱歉,作家先生,我弟弟……”
“啊,没关系,西德尼·卓别林。”
这个十岁的西德尼·卓别林正是卓别林的哥哥,也是他实际上的监护人。
这次过来挑战彼得·潘一角,通过了初试,现在一边做着杂工,一边准备复试。
为什么明明有父母的兄弟俩却成了孤儿呢?因为法律上的监护人——他们的父亲查理·卓别林一世是个酗酒者,和妻子离婚后一分钱也不给,而他们的母亲汉娜·希尔则住进了精神病院……真是个该死的世界。
“原本,我们住在作家先生您创办的托儿所里。”
“啊,是《爱丽丝与彼得基金会》吧。”
‘哇!我创办的基金会里居然有卓别林?!这就是做慈善的意义所在!’
然而,西德尼·卓别林却露出了闷闷的表情,说道:
“是的,但是突然整个区域都开始施工……”
“该不会是,那次重建?!”
“是的,就是那个。”
莱昂内尔,你这个混蛋!!!!你在干什么?!不是说善后工作做得很好吗?!
但听完之后,韩率发现基金会确实做好了善后工作。只是新找到的临时住所离他们母亲住的精神病院和萨伏伊剧院太远了,兄弟俩无力承担交通费,最终只能在萨伏伊剧院打杂勉强维持生计。
那么……没办法。韩率不能为了他们俩单独再找一个住所,也不能让他们住在正在施工的怀特教堂。
但是,除此之外。
“你们非要在剧院打工维持生计的原因是什么?这么说可能不太好,但即使不是剧院,也有很多地方可以边工作边解决食宿问题吧?”
“当然,是这样。但是……”
西德尼·卓别林偷偷看了一眼弟弟查理。查理眼睛一亮,对韩率说:
“我想在这里工作。”
“嗯,为什么?”
“如果我离开了这里,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就会丢掉。”
“……嗯。”
从查理·卓别林的眼神中,韩率读到了一种黑暗中闪耀的意志。某种程度上,它与施特劳斯或王尔德的意志相似,但更甚于此,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过于阴沉、粘稠……可以说是近乎偏执的意志。
对成功的偏执。
韩率就是这样解读的。
毕竟,卓别林以过度的完美主义而闻名,他因为对质量的偏执而与同事演员发生过争执。
这就是所谓的“少年成名”吗?既然看到了这一点,韩率就无法袖手旁观。
“那么……能让我看看你的表演吗?”
“表演?”
“是的。”
说实话,这是私心。
不,谁能拒绝观看童年时期的卓别林的表演呢?更何况,像韩率这样认识他的人,根本无法抗拒。
“那么,我表演一下丽丝的角色。”
“好的。”
话还没说完,查理拿起附近的一张宣传册,遮住了自己的脸。
然后,当他再次露出脸庞时。
他不再是六岁的查理·卓别林。
“……你是谁?”
闪烁着泪光的眼眸,混合着好奇和恐惧的表情。
他偷偷地眨着眼睛,窥视着这边。
声音颤抖,但发音清晰。即使是高亢的音色,也清晰地表达了孩子般纯真的好奇心。
即使没有妖精的翅膀,即使没有尖耳朵的妆容。
那一刻,查理·卓别林完美地诠释了丽丝的形象。
“人?!真的是人吗?!”
每一个音节都完美地再现了韩率创作的《彼得·潘与妖精的森林》中的台词,这个六岁的孩子。
没错。
这个孩子,毫无疑问就是查理·卓别林。
“呵……
这在六岁,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就能做到,真是可怕。可怕归可怕,但是……
“嗯,查理,好了。过来一下。”
“……您不满意吗?”
“嗯?”
韩率抬起头,摘下丽丝面具的查理·卓别林,用害怕的眼神看着他。
“我,感觉您好像不太满意……”
“啊,不是不是!演得非常好。演技很棒。只是……”
呃……怎么说呢?
韩率挠了挠头,直接问他:
“你,看过第七卷吗?《彼得·潘与灿烂之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