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五轮毫不犹豫下令主动后撤的表现,两人不相信第五轮没有后招。
有可能是整顿军纪,有可能是统一部署,有可能整编军队,甚至可能另外组建新军……
无论使用了哪一种方式,都可以极大的提到对方的战斗力,以第五轮麾下占据绝对优势的兵力数量,等到下次见面的时候,战斗将更加的残酷。
等到那时候,如果还想凭借两三万战兵就能和第五轮对抗就纯属白日做梦了。
所以,在郭戎离开之后,「北洋」、「即墨」两支水师将全力开动,日夜不停的从胶东运送物资、粮草和人口。
根据郭戎和李愬的计划,利用冬季严寒不利用激战的时间,至少向辽东半岛运送十万百姓,使得辽东半岛之上唐人的数量超过十五万,兵员的数量至少达到五万,再加上水师的协助,可以独立抵御开春之后敌军的全力进攻。
作为防御第五轮进攻的配套措施,郭戎和李愬已经决定利用不利于战斗的这段时间重建辽东半岛的防御体系。
首先,以李愬所属的兵马为核心,将原本河北军、辽东军、于谦所属的侦察兵分队统一整编到金州卫。
在卑沙城的东北方向的黑山设立营寨,在黑山寨东南方向建立一座比卑沙城略小的延伸到海边的新城。
以靠北的黑山寨和卑沙、金州两座城池组成三才阵互为犄角,构成金州卫主要的防御体系。
同时,扩建金州卫之南的青泥浦,和隔海相望的登州港、威海卫作为「北洋」水师的母港之一。
日后,青泥浦、登州港、威海卫、金州卫再加上「北洋」水师,将构成整个辽东-胶东为主的大唐北部海防体系的核心。
第五轮撤军的第五天,郭戎离开卑沙城的第四天,强烈的西北风袭来,原本就已经降低到冰点以下的气温进一步降低,辽东大地上最寒冷的冬天彻底到来。
从元和四年春天开始了辽东战事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
只不过,郭戎却顾不上辽东的温度,因为从卑沙城返回之后,郭戎又开
始了一路的狂奔。
辽东方向很重要,但是中原才是真正能决定大唐命运的最核心地带。
朱寨、代村,两场胜利是压倒性的,这几乎就定下了整个山东乃至整个河北的未来。
教员曾经赋诗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但是,这一次,上至皇帝李纯,中至郭戎等一系列实际指挥战斗的将军,下至参与了血战的各路兵马,所有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在决战后进行休整,而不是立刻挥师北上。
战兵的损耗需要补充,士卒的配备需要进行休息,各部兵马需要进行补充和整编,朝廷在决战中大获全胜的消息需要尽心发酵……
对于将军和士卒来说,休整是必须的,但是李纯惊人也没有任何催促的意思就多多少少让郭戎感觉意外了。
事实上,李纯不仅没有催促郭戎北上,甚至对于郭戎借助大军休整的机会前往辽东都没有反对,只是要求郭戎不要在辽东耽误太长的时间,不要耽误了中原这边对河北的战事。
对于皇帝如此的善解人意,郭戎和其他将领们更是乐见其成。
也正是有了李纯的首肯,这才有了郭戎秘密的辽东之行,才有了郭戎和李愬约定的东海道……
毕竟,郭戎并没有把太上皇的教导还给太上皇。
事实上,关于自己和李纯的关系,郭戎已经思索了很久,提出制臣、侍臣概念,引入代议制和内阁制就是郭戎深思熟虑的做法。
虽然现在他和李纯的关系良好,虽然他和李纯的配合很默契,虽然李纯对于他的观点和看法非常重视,但是李纯毕竟是皇帝,将现有良好的关系维持下去没有任何坏处。
不告而行,结交边镇可都是大忌,虽然李纯现在未必会做什么,但是这么大的隐患郭戎还是不敢贸然为之。
匆匆离去,匆匆而还,郭戎返回汴州的第二天,一整队来自长安的信使也抵达了汴州。
李纯私人的书信,李纯公开的诏书,兵部关于西北战事的战报,中书省和兵部关于中原地区各军整编的批文,以及兵部根据小朝会拟定的后续命令……
一大堆,正式或者非正式的信件百一股脑塞到了郭戎的手中,而这一大堆文件的抵达也解答了郭戎不少的疑问。
来自兵部的战报,详细的记录了在关中、陇南、陇右地区一个多月的战况,在这段时间,西北的战事只能用惨烈来形容,其规模虽然不如汴州的两场决战,但是惨烈的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正是吐蕃人的疯狂使得李纯和朝中制侍重臣没有催促郭戎北上的主要原因,如果西部的战况真的不利,那么郭戎麾下这支准备北上收复河北的大军就将成为长安最后的希望。
陇西方向,在陇西第一场大雪降临之前,吐蕃人对固原、原州、萧关发动了接近十天疯狂的进攻。
但是,在禁军和朔方军的严密防守之下,吐蕃人的进攻最终没有得逞,萧关以及整个陇山防线稳如泰山。
陇南方向从一开始就郭戎所预估的吐蕃人的主攻方向,所有战前就制定了坚壁清野,节节抵抗,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所在地域的唐人大部分已经被撤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