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汉斯尔作家生病了?!”
“据说病危,命悬一线!”
“不只是病危,还有人说他已经死了!”
“不可能!!该死,怎么会这样!!”
汉斯尔生病了。
这个消息一传开,伦敦立刻陷入恐慌。
这和福尔摩斯死的时候有点像,但又有些不同。
因为那时还有“目标”可以要求,而现在没有。
更重要的是,小说人物的死亡和作家的变故,其重要性必然不同。
甚至连已知的事实也仅仅是“生病”而已。
于是,这种被夸大的不安演变成了各种假新闻。由于信息匮乏,任何合理的预测都变得不可能。
无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得不意识到:
“等等,他现在连载的作品有……《彼得·潘》、《文森特·比利尔斯》和《破晓使者》……”
“虽然说是合著,但《亚瑟王与数学骑士》,还有现在美国流行的《小凯文保卫家园记》里也有他的名字!”
“什么?也就是说他同时连载五部作品?其中一部还是周刊连载?!”
……
汉斯尔“客观”的现状。
“说起来,同时连载这么多作品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以前有这样的作家吗?这太危险了吧?”
“会没事的。如果真的病得很严重,出版社还会这么平静吗?等等看吧。”
有些人这样自我安慰,然后继续工作……但大多数人的反应却不同。他们担心的是作品。
“《彼得·潘》完结就算了,那后续作品呢?”
“如果他倒下了写不出来,《文森特·比利尔斯》和《破晓使者》的连载怎么办?会怎么样?”
“我的天!我不想这样!我只是想多读一些《彼得·潘》……”
人们对未知的未来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变成了不安,不安吞噬了他们的余裕。
“《彼得·潘》完结反对联盟”轰然倒塌,他们逐渐在不安中开始推卸责任。
“这、这一切都是你们福尔摩斯粉干的!”
“你说什么鬼话!?”
这种推卸责任以最迅速、最常见的方式进行着——那就是“怪罪他人”。
“我说的没错!以前只连载《彼得·潘》和《文森特·比利尔斯》的时候,没发生这种事!都是你们福尔摩斯粉不买《斯特兰德杂志》,所以乔治·伯纳德·肖才缠着汉斯尔!”
“关我们什么事!!卖不出货的企业倒闭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你们也觉得《破晓使者》好看,现在又说风凉话!!”
无论什么类型,同行业粉丝之间吵架是家常便饭。汉斯尔粉和福尔摩斯粉也没什么不同。
他们本来就是水火不容的两类人,自从《破晓使者》在《斯特兰德杂志》连载后,情况才有所缓和,但“汉斯尔生病”这个炸弹打破了这种平衡。
“战争开始了!你们这些不懂行的人!!”
幸运的是,双方都有苏格兰场和一些对情报异常了解、连警察局长都对他们毕恭毕敬的海军军官潜伏在其中,所以并没有演变成实际的暴力事件。
总之,他们带着担忧和不安散去了。
与此同时,《斯特兰德杂志》刊登了《福尔摩斯》系列新作长篇《恐怖谷》,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这和汉斯尔的事是两码事。
大家都期待着关于汉斯尔的后续报道,并开始采取自己的行动。
而在此期间,
这场风波的中心人物,汉斯尔:
“呼,差点以为自己要死了。”
在温暖的阳光下,韩率俯瞰着清澈的湖泊,享受着日光浴。
这是多久没见过这样的天气了……伦敦的天气本来就糟糕透顶,最近连续不断的麻烦和事故,根本没机会享受阳光。
据说人如果长时间不晒太阳就会缺乏维生素D,在这个还没有营养补充剂的时代,韩率可不能得佝偻病。
当然,事情也没那么严重……不至于登上报纸大肆报道的地步。韩率也觉得是否有点过分?良心有点不安。
但这也不是谎话。
如果持续那种绞尽脑汁的工作,就会患上慢性头痛,还会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腱鞘炎,真的连躺下、坐下都做不到。
难怪很多作家被称为“综合医院”。
而且……作家这种生物,每次写稿都会在脑子里感受到“阵痛”。
“作家也是人啊,人!”
说到底,问题在于每日连载。
这个行业是一个开放的角斗场,自由职业者之间的竞争无限,所以没有限制。
在现代,有多少个周末韩率没有休息过……呜呜呜……需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你在说什么?你不是周刊连载吗,不是每日连载吧?”
“不,我是说那样。”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件事是因为这个原因发生的。
但是,试想一下。
一群眼睛瞪得大大的、胡子拉碴的男人们撸起袖子,在你们面前烧掉巨大的木偶,然后游行示威。
就像下一个要被吊起来的就是你一样!
会有谁不逃跑吗?韩率真的是感受到了生命危险啊!
“所以你得出的结论是……装病?”
“不是,最近工作量确实很大。我也很累。不喘口气就会倦怠。”
“倦……什么?那又是什么?”
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未来危机,以及为了应对美国凯文的人气带来的善后工作,韩率多次参与紧急工作,所以必须稍微放松一下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